亮点
1. 与早晨相比,健康成年人在晚上餐后血糖浓度显著更高。
2. 绿茶提取物加入淀粉丰富的餐食中不会改变整体餐后血糖,但在早晨显著降低餐后30分钟的胰岛素峰值浓度。
3. 胰岛素反应显示出时间依赖性,绿茶(多)酚类物质在早晨延迟胰岛素峰值,但在晚上则没有这种效果,这反映了代谢反应的昼夜调节。
4. 这些结果表明,在利用绿茶多酚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营养干预措施时,应考虑时间因素。
研究背景和疾病负担
人类的血糖稳态与由生物钟调节的昼夜节律密切相关。这些节律协调代谢过程,以优化全天的能量利用。扰乱昼夜节律,尤其是通过不规律的食物摄入,会损害血糖调节,可能增加患代谢性疾病(如2型糖尿病)的风险。餐后血糖——餐后血糖的升高——是代谢风险的关键决定因素。能够调节餐后血糖波动的干预措施具有治疗潜力。
绿茶富含多酚类化合物,如儿茶素,已被广泛研究其对葡萄糖代谢的有益影响,包括降低餐后血糖。然而,关于这些效应是否随时间变化知之甚少,这是重要的,因为胰岛素分泌和敏感性受昼夜节律的影响。了解绿茶提取物对餐后血糖和胰岛素反应的时序动态可能优化其作为对抗代谢功能障碍的营养策略的使用。
研究设计
本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四臂交叉干预试验,涉及十四名健康成年志愿者。每位参与者完成了四次测试访问,分别食用白米饭对照餐或添加了绿茶提取物的白米饭测试餐。试验在不同日子的早晨8:00进行两次,在晚上18:00进行两次,均在隔夜禁食后进行。
在基线和餐后消费最多180分钟的多个时间点收集血液样本。主要终点包括血糖和血浆胰岛素的增量曲线下面积(iAUC)和峰值浓度。交叉设计允许组内比较,尽管样本量相对较小,但提高了统计功效。
关键发现
分析显示,无论餐食类型如何,晚上餐后血糖水平显著高于早晨。同时,晚上的胰岛素水平较低,证实了血糖-胰岛素稳态的昼夜变化。
与最初的假设相反,添加了绿茶提取物的测试餐在早晨或晚上试验中并未显著降低血糖iAUC或改变整体胰岛素iAUC,与对照餐相比。
重要的是,与对照组相比,早晨测试餐中添加了绿茶提取物后,30分钟后观察到胰岛素峰值浓度显著降低(平均峰值胰岛素629 ± 313 pmol/L;P = 0.04)。这一效应在晚上试验中不存在。
这些发现表明,绿茶(多)酚可能以时间特异性方式调节早期胰岛素释放,潜在地增强早晨胰岛素敏感性,而不直接影响餐后血糖波动。晚上缺乏效应与已知的胰岛素敏感性在该时间段内的昼夜下降一致。
专家评论
Sulaimani等人的研究表明,营养摄入时间在代谢结果中起着关键作用,支持了“时序营养学”的概念。早晨观察到的胰岛素节省效应可能表明β细胞功能改善或绿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介导的胰岛素分泌动力学延迟。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胰岛素峰值水平降低,但血糖控制未受损,强调了对胰岛素效率或外周胰岛素敏感性的有利影响。然而,小样本量和健康参与者队列限制了对葡萄糖耐量受损或糖尿病人群的推广。
此外,虽然这些时间依赖性效应的生化机制需要进一步阐明,但潜在的作用机制包括调节肠促胰岛素激素、抗氧化作用或受昼夜调节器影响的胰岛素受体信号通路。
未来的研究应探索更长期的干预措施、不同的群体以及观察效应的生化介质,以更好地为临床建议提供信息。
结论
这项随机、双盲、交叉试验表明,与淀粉基餐食一起摄入绿茶提取物可以减轻早晨但不是晚上的餐后胰岛素峰值反应,而不会改变血糖波动。这些发现突显了在旨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和潜在降低代谢疾病风险的营养干预措施中优化时间的重要性。
将时间策略纳入涉及绿茶等富含多酚食物的饮食建议中,可以改善血糖控制的治疗效果。然而,仍需进一步研究以确认这些发现在更大规模、代谢高风险人群中的一致性,并阐明潜在机制。
参考文献
Sulaimani N, Rosbotham EJ, Warnock R, Polzella L, Judowski R, Nicolotti L, Houghton MJ, Williamson G, Bonham MP. 绿茶提取物对健康成年人餐后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时间依赖性效应:一项随机、对照、双盲、交叉干预试验。Food Funct. 2025 May 19;16(10):4122-4133. doi: 10.1039/d4fo04843a. PMID: 40308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