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普利司联合西达本胺:复发或难治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有希望的口服疗法

林普利司联合西达本胺:复发或难治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有希望的口服疗法

亮点

– 林普利司(一种PI3Kδ抑制剂)与西达本胺(一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联合用于复发或难治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r/r CTCL)的1期试验。
– 联合用药表现出可控的安全性,无剂量限制毒性,主要不良事件为轻至中度。
– 客观缓解率为59.1%,包括2例完全缓解,表明在重度预处理患者中具有良好的疗效。
–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4个月,疾病控制率为86.4%,提示疾病稳定持久。

研究背景和疾病负担

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主要包括蕈样肉芽肿和赛扎里综合征,是一组以皮肤恶性T细胞增殖为特征的罕见非霍奇金淋巴瘤。晚期或复发/难治性(r/r)CTCL治疗难度大,有效的系统治疗选择有限。现有治疗通常疗效有限且毒副作用显著,持续时间短。因此,开发针对关键致癌途径、提高疗效和耐受性的新型治疗策略仍然是未满足的医疗需求。磷脂酰肌醇3-激酶δ(PI3Kδ)通路及通过组蛋白去乙酰化进行的表观遗传调控与CTCL发病机制有关,这为联合使用林普利司(PI3Kδ抑制剂)和西达本胺(HDAC抑制剂)以靶向互补通路并可能改善预后提供了理论依据。

研究设计

这项前瞻性、单臂、1期非随机临床试验在中国一家三级转诊医院进行,时间为2023年5月1日至2025年3月6日。共纳入22名经组织学确认的晚期r/r CTCL患者(19例为蕈样肉芽肿,3例为赛扎里综合征),所有患者的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力状态评分为0至2。患者中位接受过3次既往系统治疗(范围1-7)。试验采用3+3剂量递增阶段,口服林普利司每日一次,剂量分别为40 mg、60 mg或80 mg,联合西达本胺每周两次20 mg;随后在推荐的2期剂量下进行剂量扩展队列。治疗持续至疾病进展、不可接受的毒性或退出。

主要发现

安全性和耐受性
未发生剂量限制毒性(DLTs),确定林普利司与西达本胺联合使用的最大耐受剂量(MTD)为每日一次80 mg。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为轻至中度(1-2级),包括恶心(36.4%)、瘙痒(31.8%)和皮疹(27.3%)。3级不良事件发生在22.7%的患者中,但未报告4级或5级事件,表明总体安全性可控。

疗效
主要疗效终点,客观缓解率(ORR)为59.1%(22例患者中的13例;95%置信区间[CI],38.7%-76.7%)。这包括2例完全缓解和11例部分缓解。此外,疾病控制率(DCR),涵盖所有达到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或疾病稳定的患者,达到86.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5.4个月,与历史对照相比,对于r/r CTCL具有优势。这些结果尤其值得注意,因为患者经过重度预处理,并包括预后较差的晚期蕈样肉芽肿病例。

比较背景
目前r/r CTCL的系统治疗选择,包括单一药物HDAC抑制剂或PI3K抑制剂,通常显示中等反应率(一般为20%-35%)和有限的PFS持续时间。这里的联合策略同时靶向PI3Kδ通路和表观遗传调控,可能协同机制增强抗淋巴瘤活性,而不会显著增加毒性。

专家评论

该试验的结果强调了在CTCL领域结合具有互补机制的靶向治疗的潜力,这是一个需要改进系统治疗的关键领域。通过同时抑制PI3Kδ——淋巴瘤细胞存活的关键驱动因素——并通过HDAC抑制调节基因表达,该方案可能更有效地应对肿瘤异质性和耐药机制。可控的安全性支持门诊全口服给药,提高患者便利性和依从性。

然而,研究的局限性包括患者数量较少和缺乏对照组,无法对相对疗效得出明确结论。中位随访时间(8.9个月)和中位PFS(5.4个月)表明初步持久性,但需要长期数据和在随机2期或3期试验中评估以确认获益并评估生存影响。此外,生物标志物分析阐明哪些患者从这种联合治疗中获益最多,可以优化患者选择。

这些有希望的早期数据值得在更大规模的对照研究中进一步调查,并支持在CTCL中探索联合治疗以克服治疗抵抗。

结论

林普利司与西达本胺联合用于复发或难治性CTCL的1期试验展示了有希望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客观缓解率接近60%,疾病控制率高,这种全口服方案解决了晚期CTCL(特别是蕈样肉芽肿)中更有效治疗的未满足需求。未来随机研究应验证这些发现,并可能将这种新组合确立为CTCL领域的新型治疗选择。

参考文献

1. Pang Z, Wang Y, Liu Z, et al. 林普利司联合西达本胺用于复发或难治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一项非随机临床试验。JAMA Dermatol. 2025 Jul 2:e251926. doi:10.1001/jamadermatol.2025.1926.
2. Kim YH, Willemze R. 皮肤T细胞淋巴瘤:2018年诊断、风险分层和管理更新。Am J Hematol. 2018;93(5):686-700.
3. Querfeld C, Rosen ST, Guitart J. 皮肤T细胞淋巴瘤:基础科学和临床管理。J Natl Compr Canc Netw. 2013;11(7):753-764.
4. Prince HM, Duvic M, Pinter-Brown L, et al. 罗米地辛治疗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2期研究。J Clin Oncol. 2010;28(29):4480-4487.
5. O’Connor OA, Wright J, Moskowitz C, et al. 贝利诺司他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关键2b期研究。J Clin Oncol. 2015;33(23):2492-2499。

Comments

No comments yet. Why don’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