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已经彻底改变了错配修复缺陷/微卫星不稳定性高(dMMR/MSI-H)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治疗,显著改善了生存结果。尽管取得了这些进展,ICIs的主要耐药性和确定最佳治疗持续时间的挑战仍然是重要的障碍。循环肿瘤DNA(ctDNA),一种可在血浆中检测到的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有望用于动态监测肿瘤负荷和治疗反应。然而,在特定的ICIs治疗dMMR/MSI-H mCRC背景下,ctDNA的预测效用在SAMCO-PRODIGE 54随机临床试验的二次分析之前尚未确立。本文对Taïeb等人的研究进行了批判性回顾,探讨了ctDNA作为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的预后和预测生物标志物。
研究背景与疾病负担
结直肠癌仍然是全球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大约15%的mCRC病例表现为错配修复缺陷或微卫星不稳定性高(dMMR/MSI-H),这是一种与高肿瘤突变负荷和对ICIs敏感性相关的分子亚型。虽然像avelumab这样的ICIs改善了患者结局,但并非所有患者都同样响应,早期识别应答者与非应答者对于个性化治疗至关重要。当前的影像学和临床评估在早期反应评估和预后预测方面存在局限性。通过WIF1和NPY基因中的肿瘤特异性甲基化标记进行ctDNA分析,可能允许对肿瘤动力学进行敏感、定量的评估,提供可操作的临床见解。
研究设计
这项预先指定的二次分析利用了2期SAMCO-PRODIGE 54随机临床试验(NCT03186326)的样本,该试验在2018年至2021年间在法国的49个地点进行。母试验评估了抗PD-L1抗体avelumab与标准二线化疗加或不加靶向药物在dMMR/MSI-H mCRC患者中的疗效。基线(V1)和治疗开始后一个月(V2)前瞻性收集了用于ctDNA定量的血浆样本。
ctDNA通过数字滴定聚合酶链反应测量,针对两个基因WIF1和NPY的甲基化特异性标记进行。99名患者有可评估的基线样本,74名患者有配对样本,允许评估早期ctDNA变化(ΔctDNA = [V1-V2]/V1)。此分析的主要终点是相对于基线ctDNA状态和早期ctDNA变化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
主要发现
基线ctDNA阳性或V1时的绝对浓度与PFS或OS无显著相关性,表明静态基线ctDNA负荷在此设置下缺乏预后价值。
然而,治疗开始后一个月的ctDNA水平变化成为了一个强有力的预后生物标志物。ctDNA减少更多的患者(超过中位数截断值)相比减少较少的患者,PFS(HR 2.98;95% CI 1.77-5.01;P<.001)和OS(HR 3.61;95% CI 1.81-7.17;P<.001)显著改善。
这一预后信号在avelumab治疗组中尤为明显:ctDNA应答良好的患者表现出显著更好的结果(PFS HR 4.22;OS HR 17.40)。相比之下,在化疗组中,PFS的关联较弱且OS的关联不显著(PFS HR 2.09;OS HR 1.51)。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ctDNA应答良好的患者,avelumab的PFS优于化疗(HR 0.33;P=.008),这突显了ctDNA变化作为免疫治疗获益预测因子的重要性。ctDNA应答较差的患者从avelumab中获益不大。
将早期ctDNA应答与RECIST v1.1放射学评估相结合,提高了长期生存预测的准确性,支持综合生物标志物方法。多变量分析确认,ctDNA无应答独立预测ICI治疗队列中更高的进展和死亡风险(HR 7.27;P=.001)。
专家评论
本研究代表了dMMR/MSI-H mCRC精准肿瘤学的重要进展,确定了早期ctDNA动力学作为免疫治疗应答和长期生存的敏感替代指标。使用WIF1和NPY的甲基化标记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临床环境的肿瘤特异性和定量方法。
局限性包括相对较小的样本量和二次分析的性质,需要前瞻性验证。此外,基线ctDNA缺乏预后价值与其他肿瘤类型中基线ctDNA负荷通常与结局相关的情况形成对比,突显了疾病特异性差异。
此外,虽然这些发现表明有可能调整ICI治疗持续时间和早期识别不太可能受益的患者,但将ctDNA监测与临床决策算法整合需要进一步标准化和监管认可。
机制上,ctDNA清除可能反映了有效的免疫介导的肿瘤细胞杀伤,与早期分子反应先于并可能预测放射学改善的概念一致。这也支持在ctDNA应答较差的患者中更早停药或转换策略,以减轻不必要的毒性和成本。
结论
SAMCO-PRODIGE 54二次分析强调,治疗开始后一个月的早期ctDNA变化可以预测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dMMR/MSI-H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长期结果。这一生物标志物可能改进应答评估,指导治疗选择,并优化个性化免疫治疗时代的患者管理。
未来的研究应重点关注前瞻性验证、探索ctDNA指导的适应性治疗策略以及将其整合到临床实践工作流程中。
参考文献
1. Taïeb J, Sullo FG, Lecanu A, et al. Early ctDNA and Survival in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Treated With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Secondary Analysis of the SAMCO-PRODIGE 54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Oncol. 2025;11(8):874-882. doi:10.1001/jamaoncol.2025.1646
2. Overman MJ, McDermott R, Leach JL, et al. Nivolumab in Patients With DNA Mismatch Repair-Deficient/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J Clin Oncol. 2017;35(15):1577-1585.
3. Cohen JD, Li L, Wang Y, et al. Detection and localization of surgically resectable cancers with a multi-analyte blood test. Science. 2018;359(6378):926-930.
4. Reinert T, Henriksen TV, Christensen E, et al. Analysis of Plasma Cell-Free DNA by Ultradeep Sequencing in Patients With Stages I to III Colorectal Cancer. JAMA Oncol. 2019;5(8):1124–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