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生物类似物与首创新药的有限直接比较:临床意义与监管考量

抗癌生物类似物与首创新药的有限直接比较:临床意义与监管考量

亮点

  • 在2009年至2020年期间,只有29%的FDA批准的后续生物类似物抗癌药物(me-too药物)在头对头随机对照试验(RCT)中与首创新药进行了评估。
  • 在这些直接比较中,只有22%的me-too药物显示出生存获益。
  • 大多数试验将无进展生存期作为主要终点,对总生存期的关注较少。
  • 迫切需要监管激励措施来促进类内RCT,以更好地评估真正的治疗价值。

临床背景和疾病负担

癌症仍然是全球致病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开发新的抗癌药物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首创新药通常建立新的治疗机制或靶点,提供治疗突破。随后,后续同类或“me-too”药物进入市场,通常旨在提高疗效、安全性或扩展适应症。然而,这些me-too药物相对于其前身的相对临床价值在没有严格的比较评估的情况下仍然不确定。鉴于抗癌药物的高成本和潜在风险,提供有意义的临床获益的有力证据对于指导最佳治疗选择和医疗资源利用至关重要。

研究方法

这项全面分析回顾了2009年至2020年期间所有332项FDA批准的抗癌药物。排除了支持性护理治疗、生物类似药和具有新型给药途径的药物,最终形成了一个包含94项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数据集,这些试验评估了me-too药物。研究人员确定了哪些后续同类药物进行了与各自首创新药的头对头RCT,包括在FDA批准前后进行的试验。

这些试验的主要终点各不相同:63%使用无进展生存期(PFS),11%使用总生存期(OS),11%使用反应率。大多数(77.8%)是优效性试验,旨在证明me-too药物优于原研药物。

关键发现

在分析的94项RCT中,只有27项(约29%)直接比较了me-too药物和首创新药,包括23项常规批准和4项加速批准。在这27项试验中,只有12项在FDA批准时发表了结果,其余15项在常规批准后中位延迟2.8年和加速批准后中位延迟3.3年发表。

生存获益,对于抗癌疗法来说是一个关键终点,在27项头对头试验中,只有6项(22.2%)显示出生存获益。14项试验(51.9%)达到了非生存主要终点,主要是无进展生存期或反应率,而6项试验(22.2%)未能达到主要终点。1项试验在分析时仍在进行中。

按试验设计分类,在常规批准的优效性试验中,17项中有11项(64.7%)达到了主要终点。对于加速批准,4项优效性试验中有3项达到了终点。其余6项试验不是设计为优效性试验,但仍达到了主要终点。

临床意义

me-too药物与首创新药之间直接头对头比较的频率较低,这使得临床医生难以辨别新药的真实增量获益。主要终点多为无进展生存期而非总生存期,这可能进一步模糊了这些药物的临床意义。此外,试验结果在批准后的延迟发表可能阻碍及时的循证决策。

这些发现强调了监管机构需要在药物批准时或之前激励类内比较RCT。这样的措施可以增强透明度,促进有意义的创新,并通过确保新抗癌药物明显优于现有疗法来优化患者护理。

争议和局限性

本研究的回顾性质和依赖公开可用的试验数据可能导致未发表或正在进行的试验被低估。癌症类型的异质性、试验设计和终点的多样性使得跨适应症的直接外推复杂化。此外,一些me-too药物可能在耐受性、给药方式或特定亚群方面提供未完全体现在生存终点中的益处。尽管如此,观察到的生存获益比例较低引发了关于许多后续同类批准药物的临床价值的重要问题。

结论

分析显示,2009年至2020年期间FDA批准的me-too抗癌药物中,只有少数进行了与首创新药的严格头对头RCT。在这些试验中,生存获益很少见。为了更好地界定后续同类药物的治疗价值并指导临床实践,监管框架应鼓励更多的直接比较研究。这种方法将支持循证肿瘤学护理和合理的药物开发优先级。

参考文献

Olivier T, Smith C, Prasad V, Mohyuddin GR. Oncology “Me-Too” Drugs Compared With Original Drugs in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JAMA Intern Med. 2025 Jul 14:e252892. doi: 10.1001/jamainternmed.2025.2892 IF: 23.3 Q1 .

Comments

No comments yet. Why don’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