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
- 在门诊急性肾损伤(AKI)期间测量的尿液生物标志物与接受血压治疗的高血压成年人随后的肾功能恢复相关。
- 较高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和较低的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预示在接受标准血压治疗下肾小球滤过率(eGFR)无法恢复。
- 在强化血压治疗中,较高的尿α-1微球蛋白和较低的EGF及肾损伤分子-1(KIM-1)水平与无法恢复有关。
- 尿液生物标志物谱可能有助于区分经历血清肌酐升高的患者中哪些会有持续的肾功能障碍,指导管理策略。
研究背景与疾病负担
抗高血压治疗期间血清肌酐升高较为常见,给临床带来挑战,因为这可能是急性肾损伤(AKI)的信号。门诊AKI在医院外检测到,使治疗决策复杂化,因为不清楚肾功能是否会随后恢复。能够早期区分可逆性和持续性肾损伤的工具有限。急性和慢性肾病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大量发病率和死亡率,优化血压控制同时避免进行性肾损害至关重要。因此,在门诊血压治疗期间识别AKI后肾功能恢复的预测因素是一个未满足的需求。
研究设计
这项研究是对SPRINT(收缩压干预试验)队列中652名在试验期间发生门诊AKI的参与者的纵向分析。门诊AKI定义为从基线开始血清肌酐增加≥0.3 mg/dL,并在1年或2年访视时发现。参与者在基线和AKI访视时进行了尿液生物标志物测量。
八种反映肾小球和肾小管健康的尿液生物标志物被测量并以尿肌酐为指数来控制尿液浓度的变异性。这些包括白蛋白、α-1微球蛋白、表皮生长因子(EGF)、肾损伤分子-1(KIM-1)等。参与者根据随机分组分为标准或强化血压治疗组。主要结局是肾功能不完全恢复,定义为AKI后12个月eGFR恢复不足50%。
关键发现
平均参与者年龄为70 ± 10岁,基线平均eGFR为62 ± 25 mL/min/1.73m²,下降至门诊AKI检测时的42 ± 12 mL/min/1.73m²。
在标准血压治疗组:
– 较高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与eGFR非恢复的几率增加相关(每1个标准差增加的OR,1.72;95% CI,1.10-2.70)。
– 较低的尿表皮生长因子水平与非恢复呈负相关(OR,0.46;95% CI,0.26-0.79)。
在强化血压治疗组:
– 较高的尿α-1微球蛋白/肌酐比值与非恢复相关(OR,1.45;95% CI,1.09-1.92)。
– 较低的EGF水平同样预测非恢复(OR,0.62;95% CI,0.46-0.83)。
– 较低的KIM-1水平也与肾功能恢复减少的几率相关(OR,0.75;95% CI,0.59-0.96)。
这些关联表明,在AKI时测量的反映肾小球损伤(白蛋白)和肾小管功能障碍(α-1微球蛋白、EGF、KIM-1)的标志物提供了关于肾功能恢复可能性的见解。
专家评论
目前的临床实践主要依赖血清肌酐变化来识别AKI,但这一参数本身无法预测肾功能是否会恢复,尤其是在门诊环境中。这项研究强调了非侵入性尿液生物标志物在表征血清肌酐升高背后的肾小球和肾小管损伤程度方面的实用性。
根据血压治疗强度的不同生物标志物模式突显了AKI恢复的潜在病理生理差异。例如,无论治疗组如何,较低的尿EGF(一种反映肾小管再生和修复的标志物)始终与非恢复相关,表明其作为预后生物标志物的潜力。
排除糖尿病和大量蛋白尿(>1g/天)的患者限制了普遍性,因为这些人群有较高的肾病进展风险。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些亚组中的生物标志物效用。
将尿液生物标志物测量与临床数据结合可以个性化管理,通过识别肾功能持续下降风险的患者,可能指导调整抗高血压治疗或更密切的监测。
结论
在门诊AKI期间发展出反映肾小球损伤和肾小管功能障碍的尿液生物标志物与随后的肾功能恢复显著相关。在AKI时测量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α-1微球蛋白、表皮生长因子和肾损伤分子-1可能帮助医生区分有持续肾功能损害风险的患者。这种基于生物标志物的方法有望增强对肾功能恢复轨迹的确定,并优化门诊环境中的抗高血压治疗策略。
参考文献
Ascher SB, Katz R, Estrella MM, Scherzer R, Chen TK, Garimella PS, Bullen AL, Hallan SI, Wettersten N, Cheung A, Shlipak MG, Ix JH. Associations of Urine Biomarkers During Ambulatory Acute Kidney Injury With Subsequent Recovery in Kidney Function: Findings From the SPRINT Study. Am J Kidney Dis. 2025 Aug;86(2):155-165. doi: 10.1053/j.ajkd.2025.02.607. Epub 2025 Apr 21. PMID: 40268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