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
- Rizedisben 是一种新型髓鞘结合蓝色荧光剂,有效增强了微创前列腺手术中的术中神经结构可视化。
- 在 38 名患者中进行的 1 期开放标签剂量递增试验确定 3.0 mg/kg 是持续神经荧光的最佳剂量,且不良反应最小。
- 所有患者在最佳剂量下均实现了闭孔神经的持续荧光,89% 的患者可观察到前列腺神经血管束,这对于保留神经的手术至关重要。
- Rizedisben 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为探索更广泛的手术适应症的 2 期研究铺平了道路。
研究背景和疾病负担
荧光引导手术彻底改变了术中关键解剖结构的识别,提高了手术精度和改善了治疗结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的神经保护对于维持术后性功能和尿功能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复杂的解剖结构和个体间表现的差异,术中识别如闭孔神经和神经血管束等神经结构仍然具有挑战性。
Rizedisben 是一种新型荧光剂,选择性地与髓鞘结合并在蓝光(370-425 nm)下发出荧光,可能允许术中实时可视化神经结构。与标准白光照明相比,这种荧光引导方法可以减少意外的神经损伤,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鉴于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LP)中增强神经可视化的未满足需求,本研究旨在探索 rizedisben 的安全性和最佳剂量,以实现适合临床应用的持续术中神经荧光。
研究设计
这是一项单臂、开放标签的 1 期临床试验,于 2023 年 1 月至 2024 年 10 月在纽约市的一家城市学术癌症中心进行。研究对象包括被诊断为前列腺癌并计划接受 RALP 的成年患者(≥18 岁)。主要排除标准包括既往盆腔手术或放疗、已知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疾病、使用神经毒性药物、近期接触光敏药物以及显著的肾或肝功能障碍,以确保患者安全并尽量减少混淆变量。
采用剂量递增框架,在预期识别闭孔神经前 30 分钟术中静脉注射 rizedisben。剂量范围从 0.25 mg/kg 到 3.0 mg/kg。安全性持续监测,剂量递增取决于无剂量限制毒性。
主要结局指标是通过术后 45 天的安全性评估和术中主观评分及事后客观图像分析测量的荧光效果。临床有效剂量严格定义为能够在两个连续队列中至少 5 名患者中有 3 名患者产生持续中度或更好荧光的剂量,且 2 级或更高毒性的发生率低于 20%。在选定剂量下,还进行了前列腺神经血管束的额外荧光评估,以评估更广泛的应用。
关键发现
共有 38 名患者完成了试验,中位年龄为 61.5 岁(四分位距 57.8-66.3)。剂量递增从 0.25 mg/kg 开始,逐步增加到 3.0 mg/kg。安全性分析仅发现一例可能归因于 rizedisben 的 2 级皮疹,表明其不良事件谱较低,适合进一步的临床开发。
至关重要的是,在 3.0 mg/kg 剂量水平下,所有患者(100%)均表现出持续 90 分钟或更长时间的闭孔神经荧光。术中主观评估和客观影像学指标均确认该荧光为中度或更好。
除了闭孔神经外,在 3.0 mg/kg 剂量下评估的 9 名患者中有 8 名(89%)的前列腺神经血管束也表现出荧光。这一发现对于保留神经的前列腺切除术技术非常重要,因为这些束的视觉识别指导外科医生避免损伤。
研究提供了明确的剂量-反应数据,表明低剂量未能实现持续荧光,而 3.0 mg/kg 达到了安全性和有效性标准。术后 45 天的监测未发现任何严重毒性,且没有患者出现与荧光剂相关的 3 级或更高不良事件。
专家评论
将 rizedisben 作为荧光标记物的应用代表了荧光引导手术技术的重大进展。通过选择性地与髓鞘结合并在蓝光谱范围内发光,rizedisben 能够实现超越传统方法的高对比度神经组织可视化。
该试验的设计在其系统性的剂量递增方面堪称典范,明确定义了符合临床需求的有效性阈值和安全性终点。这种严格的准则增强了剂量选择的可靠性,为 3.0 mg/kg 剂量作为荧光强度和耐受性之间的最佳平衡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尽管初步结果令人鼓舞,但这些结果在保留神经的前列腺切除术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该领域严重依赖精确的神经识别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术后功能障碍。近 90% 的患者能够以高保真度观察到神经血管束,表明 rizedisben 在改善功能结果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研究的局限性包括样本量较小和单臂设计,这排除了与标准护理或其他荧光剂的直接比较。此外,长期的功能结果如控尿和性功能未进行评估,这将在随后的试验中至关重要。
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可能探讨 rizedisben 的特异性、动力学和潜在的脱靶荧光。在不同的手术领域和更大规模的患者队列中进行更多调查将巩固其临床实用性。
结论
这项 1 期非随机临床试验表明,3.0 mg/kg 静脉注射 rizedisben 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提供了安全、持续且具有临床意义的神经结构荧光。闭孔神经和神经血管束的增强可视化为保留神经的方法奠定了基础,可能改善术后功能保护。
鉴于其良好的安全性特征和有效的荧光效果,这些发现证明了推进至 2 期研究的合理性,这些研究将调查疗效终点、更广泛的手术适应症以及对患者为中心的功能结果的影响。将 rizedisben 引导的荧光整合到微创手术中有可能重新定义术中解剖结构的识别,最终提高手术精度和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Gold SA, Pere MM, Assel M, Doudt AD, Durdin TD, Silagy AW, Dean LW, Recabal P, Levine E, Burke A, Ragupathi G, Marzabadi MR, Yao ZK, Yang G, Yang G, Ouerfelli O, McCarter M, Chen X, Tzatha E, Coleman JA, Goh AC, Smith RC, Ehdaie B, Vickers AJ, Scardino PT, Eastham JA, Laudone VP, Donahue TF. Rizedisben 在微创手术中的应用:一项非随机临床试验。JAMA Surg. 2025 Aug 1;160(8):875-883. doi: 10.1001/jamasurg.2025.1987. PMID: 40601345; PMCID: PMC12224043。
关于荧光引导手术和神经可视化技术的更多综述见:
– Peter M. Black 等,”荧光引导神经外科:创新与患者结果”,Neurosurgery. 2022 April; 90(4): 579-586。
– Smith R.C. 等,”泌尿外科中神经成像和手术导航的进展”,Urol Clin North Am. 2023;50(1):2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