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 血管造影在心血管风险管理中提升生活方式和预防措施采纳:SCOT-HEART 2 子研究洞见

CT 血管造影在心血管风险管理中提升生活方式和预防措施采纳:SCOT-HEART 2 子研究洞见

亮点

该研究是 SCOT-HEART 2 试验的一个嵌套子研究,评估了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 (CT) 血管造影与指南指导的心血管风险评分对生活方式行为、预防治疗接受度和心血管危险因素修正的影响。与风险评分相比,CT 血管造影导致更高的健康生活方式成分依从性、更广泛的个性化预防治疗接受度以及 10 年心血管风险的小幅但有意义的降低,尤其是在 CT 检测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中。

研究背景和疾病负担

心血管疾病 (CVD) 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尽管有强有力的指南建议强调健康生活方式行为和一级预防治疗(如他汀类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但其采纳仍然不足。传统的心血管风险评分工具主要基于临床和生化参数估计个体风险,但可能缺乏对冠状动脉疾病负担的个性化可视化。冠状动脉 CT 血管造影提供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直接解剖可视化,并有可能激励患者改善行为和接受预防治疗。然而,CT 血管造影对无症状高危人群生活方式改变和预防治疗采纳的实际影响尚未广泛确立。这项 SCOT-HEART 2 随机临床试验内的嵌套子研究旨在探讨 CT 血管造影是否能超越常规风险评分增强预防策略的依从性。

研究设计

该子研究于 2020 年 9 月至 2024 年 8 月在苏格兰进行,作为 SCOT-HEART 2 随机临床试验的一部分。参与者为 40 至 70 岁的无症状个体,无已知心血管疾病,并至少具有一种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共招募了 400 名参与者,并随机分配到仅心血管风险评分组 (n=195) 或冠状动脉 CT 血管造影组 (n=205)。两组均接受了标准化的生活方式建议,旨在改善饮食、戒烟、体育锻炼和体重管理。

预防治疗建议由各自的诊断方法指导。在风险评分组中,对于 10 年心血管风险 ≥10% 的个体建议使用中等强度的他汀类药物治疗。在 CT 血管造影组中,如果检测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则建议联合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和中等强度的他汀类药物,从而实现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主要结局指标是干预后 6 个月根据国家卫生与护理卓越研究所 (NICE) 指南关于饮食、体重指数 (BMI)、吸烟状况和体育锻炼的依从性的复合指标。次要结局指标包括推荐预防治疗的接受率、降脂和抗血小板治疗使用的改变以及心血管危险因素和 10 年预测风险的量化变化。

关键发现

在 400 名参与者中,中位年龄为 62 岁(四分位数范围 56-65),女性占 49.5%,中位预测 10 年心血管风险为 14%(四分位数范围 9%-19%)。

在 6 个月时,CT 血管造影组在达到健康生活方式复合终点方面显著高于风险评分组(17% 对 6%;比值比 [OR] 3.42,95% 置信区间 [CI] 1.63-6.94;P < .001)。这表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视化积极影响了生活方式的依从性。

有趣的是,CT 血管造影组中推荐预防治疗的参与者少于风险评分组(51% 对 75%;P < .001)。然而,CT 组对处方治疗的接受度显著更高(77% 对 46%;P < .001),导致降脂药物的总体使用率相当(44% 对 35%;OR 1.43,95% CI 0.96-2.15;P = .08)。此外,CT 血管造影组的抗血小板治疗使用率明显更高(40% 对 0.5%;P < .001),反映了基于影像学结果的更个性化治疗。

心血管危险因素和预测的 10 年风险的改善虽然较小,但在 CT 检测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个体中更为明显,证实了 CT 血管造影在识别和针对高危个体进行强化干预方面的潜力。

子研究未详细说明安全数据和不良事件;然而,冠状动脉 CT 血管造影的非侵入性和他汀类药物及抗血小板药物的既定安全性支持这些发现的临床适用性。

专家评论

该子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支持冠状动脉 CT 血管造影作为初级心血管预防中的有效动机和临床工具。CT 血管造影后预防治疗接受度的显著增加可能源于患者对动脉粥样硬化负担的直观可视化,这增强了他们对风险的认知和治疗的合理性。此外,与风险评分相比,预防治疗的过度处方减少可能反映了更个性化的风险分层。

然而,健康生活方式行为的绝对改善仍然相对较小,突显了维持行为改变的持续挑战。研究的 6 个月随访限制了对长期依从性和心血管结局的评估。此外,结果可能更适用于具有类似人口统计学特征和医疗保健背景的人群。

当前的指南强调基于风险的预防治疗;这项研究表明,整合基于影像的风险评估可以提高个性化程度并可能提高采纳率。未来的大规模研究需要确认这些行为和治疗变化是否能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

结论

SCOT-HEART 2 试验的这一嵌套子研究表明,与传统的冠状动脉风险评分相比,冠状动脉 CT 血管造影在无症状高危个体中与健康生活方式行为依从性的小幅但显著改善、推荐预防治疗的接受率更高以及危险因素的适度修正相关。该方法实现了更个性化的预防护理,并可能在常规评分方法之外改进风险分层。然而,其对硬性心血管终点的临床影响仍有待确定。临床医生应考虑成像在预防心脏病学中的潜在动机优势,同时继续强调全面的生活方式干预。

参考文献

  1. McDermott M, Khaing PH, Meah MN, et al. CT Angiography, Healthy Lifestyle Behaviors, and Preventive Therapy: A Nested Substudy of the SCOT-HEART 2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Cardiol. 2025;10(8):841-850. doi:10.1001/jamacardio.2025.1763
  2.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assessment and reduction, including lipid modification. NICE guideline [CG181]. 2016. Available at: https://www.nice.org.uk/guidance/cg181
  3. Williams MC, Newby DE, Dweck MR. Computed tomogr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 clinical advanc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Nat Rev Cardiol. 2023;20(1):56-72. doi:10.1038/s41569-022-00735-z
  4. Arnett DK, Blumenthal RS, Albert MA, et al. 2019 ACC/AHA Guideline on the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irculation. 2019;140(11):e596-e646. doi:10.1161/CIR.0000000000000678

Comments

No comments yet. Why don’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