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
- 在外周动脉疾病(PAD)中,监督跑步机运动可导致显著的步行距离改善,这种改善在干预后超过6周即可检测到。
- 到12周时,患者在6分钟步行距离和自我报告的步行能力方面取得了具有临床意义的重大进展。
- 患者报告的步行能力改善在12周达到峰值,但在26周尽管继续锻炼仍未能维持。
- 这些发现为优化PAD管理中的运动康复计划的持续时间和期望提供了重要见解。
研究背景和疾病负担
外周动脉疾病(PAD)影响全球数百万人,其特征是下肢动脉的粥样硬化阻塞。这种状况导致运动时腿部缺血,引起间歇性跛行、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下降。步行限制是PAD患者最致残的症状之一,也是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强预测因素。监督跑步机运动是非侵入性治疗的基石,已被证明可以改善这一人群的步行距离和功能能力。然而,这些益处出现并达到临床意义的时间线尚不明确,阻碍了最佳计划设计和患者咨询。了解实现有意义的临床改善所需的最低有效监督运动持续时间可以增强资源分配和依从性策略。McDermott等人的研究通过严格评估6个月干预期内客观和患者报告的步行结果的时间进程来填补这一空白。
研究设计
这项随机对照试验招募了210名年龄约为67岁的确诊下肢PAD参与者。队列中有大量女性(39%)和黑人个体(66%),增强了普遍性。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每周三次监督跑步机运动组或非运动对照组,为期6个月。主要终点是6分钟步行距离,具有临床重要意义的大差异(CID)为20米,以及步行障碍问卷(WIQ)距离评分(范围0-100,5分代表CID)。使用适合重复测量的混合效应模型在6、12和26周评估结果。
关键发现
该试验观察到极高的随访完成率,95%的参与者至少参加了一次随访访问。与对照组相比,监督运动表现出:
– 在6周时,6分钟步行距离改善13.0米(P=0.049),未达到预定义的20米大CID。
– 到12周时,实现了显著且具有临床意义的重大改善31.8米(P<0.001),持续至26周(33.9米;P<0.001)。
同样,通过WIQ距离评分报告的自我感知步行能力显示:
– 在6周时无显著改善(+2.63分;P=0.37)。
– 在12周时有统计学上显著且具有临床意义的改善(+6.59分;P=0.049)。
– 到26周时,WIQ评分的改善减弱,不再具有统计学意义(+2.37分;P=0.49)。
这些结果突显了对监督运动的延迟但有意义的反应,患者对步行能力的感知改善较晚且在继续干预期间不一致地维持。
专家评论
这项研究强化了持续参与结构化运动以获得PAD最大益处的必要性。临床医生应告知患者,有意义的步行功能改善通常需要至少6到12周的监督跑步机运动承诺。26周时患者报告的结果减弱可能反映了适应、动机因素或测量变异,这表明可能需要补充行为或心理支持以维持长期的益处感知。此外,尽管客观步行距离的增益持续存在,但整合多方面的康复方法,解决其他导致PAD相关残疾的因素,可能会更好地维持全面的功能增益。
局限性包括缺乏盲法、潜在的非运动生活方式因素的影响以及缺乏详细的机制调查(如肌肉氧合或血管重塑)。尽管如此,稳健的随机设计和多样化的队列增强了应用的信心。
结论
PAD的监督跑步机运动需要超过6周才能实现步行能力的实质性临床重要改善,患者感知的最大益处在12周左右出现。这些发现有助于设定现实的时间表,并强化了坚持运动计划的重要性。未来的研究应探索维持6个月以上的患者报告益处的策略,并优化多领域的干预措施以改善这一高风险人群的长期结果。
参考文献
1. McDermott MM, Zhang D, Zhao L, Polonsky T, Ferrucci L, Ho KJ, Kibbe MR, Guralnik JM, Criqui MH, Tian L. Duration of Supervised Exercise Necessary for Meaningful Improvement in 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J Am Heart Assoc. 2025 Sep 5:e040058. doi: 10.1161/JAHA.124.040058.
2. Stewart KJ, Hiatt WR, Regensteiner JG, Hirsch AT. Exercise training for claudication. N Engl J Med. 2002 Mar 28;346(8):699-706.
3. Gardner AW, Montgomery PS. Role of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in 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Curr Treat Options Cardiovasc Med. 2011 Apr;13(2):116-21.
4. Fokkenrood HJ, Bendermacher BL, Lauret GJ, Willigendael EM, Teijink JA. Supervised exercise therapy versus non-supervised exercise therapy for 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3 Aug 30;(8):CD005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