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保护令与女性心血管健康风险:护士健康研究II的见解

跟踪、保护令与女性心血管健康风险:护士健康研究II的见解

研究背景及疾病负担

人际暴力是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对女性影响较大。在各种形式的暴力中,跟踪因其高发性而尤为突出,近三分之一的女性在其一生中经历过跟踪。这种持续的骚扰可能导致心理压力、身体伤害和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干扰。保护令是一种法律工具,用于保护个人免受严重的跟踪或人际暴力,反映了通常涉及更高风险或严重性的案件。尽管跟踪的心理后果已得到广泛记录,但其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特别是心血管疾病(CVD)的影响了解较少。

心血管疾病仍然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女性的疾病负担也很大。传统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血脂异常。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心理社会压力源和创伤相关暴露,如亲密伴侣暴力,是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贡献者。将创伤与心血管健康联系起来的生理机制可能涉及慢性系统性炎症、自主神经系统失调、激素失衡和不良健康行为。然而,在此之前,关于跟踪——无论是否通过获得保护令进行干预——与长期心血管结局之间的具体关系尚未得到充分描述。

研究设计

该研究利用了护士健康研究II的数据,这是一项主要由美国注册女护士组成的大型前瞻性队列。从2001年开始,确定了66,270名基线时无心血管疾病的女性是否经历过跟踪或获得了保护令。该队列纵向随访至2021年,记录了新发心血管事件。

心血管结局包括自我报告的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和中风,这些病例进一步通过医疗记录审查进行了确认或验证。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估计了与跟踪和保护令状态相关的CVD新发风险比(HR),调整了社会人口学变量、童年因素、健康行为、药物使用、共病健康状况、童年虐待史和抑郁症状等混杂因素。分别分析了中风和心肌梗死。

主要发现

参与者基线时的平均年龄约为46岁。在研究对象中,11.7%(7,721名女性)报告经历过跟踪,5.6%(3,686名女性)报告获得了保护令,表明她们暴露于更严重的跟踪或暴力。

在中位随访19.9年期间,1,879名女性(2.8%)出现了新的心血管疾病。在调整了社会人口学和童年家庭因素后,经历过跟踪的女性发生CVD的风险增加了41%(HR 1.41;95% CI,1.24–1.60)。获得保护令的女性风险更高,风险比为70%(HR 1.70;95% CI,1.44–1.98)。

当分别分析心肌梗死和中风结局,以及仅考虑确认或验证的病例时,这些关联仍然存在。调整潜在中介因素(如吸烟、体力活动、药物使用、共病、童年虐待和抑郁症状)后,这些估计值略有减弱,但统计显著性未消失。

这些结果稳健且一致,表明人际暴力,尤其是跟踪和法律保护措施,与独立于传统风险因素和心理合并症的心血管风险升高有关。

专家评论

这项研究代表了理解非物理形式的人际暴力如何显著贡献于心血管病理的重要进展。前瞻性的设计、大型队列和长期随访增强了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和普遍性。重要的是,使用保护令状态作为暴力严重程度的代理增加了研究的独特性,这是先前关于人际创伤和CVD的研究中不常见的。

机制上,跟踪引起的慢性心理压力可能会激活持续的神经内分泌和炎症途径,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展并引发急性事件。在考虑了抑郁症状后,这些关联仍然存在,这强调了创伤的生理影响可能超出显性情绪障碍。

局限性包括依赖于自我报告的跟踪和心血管结局,尽管有医疗记录验证减轻了这些担忧。无法排除未测量变量的潜在残留混杂。由于队列主要由护士组成,这可能限制了结果向其他人群的推广,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解决这一点。

临床医生应认识到跟踪是女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心理社会风险标志,并考虑在心血管风险评估框架中整合筛查和创伤知情护理方法。多学科策略,包括心理健康支持和法律倡导,可以改善这一高风险群体的心血管健康结局。

结论

总之,护士健康研究II的分析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跟踪和获得保护令与女性心血管疾病风险显著增加有关。这些发现强调了需要在心血管风险模型中纳入人际暴力暴露,与传统因素并列。公共卫生倡议和临床实践应通过全面的预防、筛查和支持干预措施,解决暴力对女性健康的普遍影响。未来的研究应探索生物介质、干预效果以及社会文化决定因素在调节这一风险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Lawn RB, Murchland AR, Thurston RC, Marquez C, Jakubowski K, Sampson L, Sumner JA, Kubzansky LD, Koenen KC. Experiences of Stalking and Obtaining a Restraining Order Are Associated With Onset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Women: A Prospective Analysis in the Nurses’ Health Study II. Circulation. 2025 Sep 2;152(9):570-581. doi: 10.1161/CIRCULATIONAHA.124.073592. Epub 2025 Aug 11. PMID: 40785542; PMCID: PMC12342650.

2. Coughlin SS.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Open Cardiovasc Med J. 2011;5:164-170. doi:10.2174/1874192401105010164

3. Black MC, Basile KC, Breiding MJ, et al. The National Intimate Partner and Sexual Violence Survey (NISVS): 2010 Summary Report. National Center for Injur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2011.

4. Kravitz HM, Zikmund-Fisher BJ, Nielson CM, et al. Mechanisms linking interpersonal violenc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Psychoneuroendocrinology. 2023;150:105878. doi:10.1016/j.psyneuen.2023.105878

Comments

No comments yet. Why don’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