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飞蓟素在临床应用进展与未来展望

亮点

  • 过去十年的研究强调了水飞蓟素的多方面药理特性,特别是抗氧化、抗炎、保肝、神经保护和代谢调节作用。
  • 强有力的证据支持水飞蓟素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2型糖尿病(T2DM)及其相关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和神经病变)中的临床疗效。
  • 新出现的数据揭示了水飞蓟素在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潜在辅助益处,以及其在类风湿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等风湿性疾病中的作用。
  • 临床前和有限的临床研究表明,水飞蓟素具有增强放疗效果的放射增敏作用;局部制剂在痤疮和放射性皮炎等皮肤病中显示出前景。

背景

水飞蓟素是一种从乳蓟(Silybum marianum)中提取的黄酮木脂素复合物,长期以来一直用于肝病。在过去十年中,临床前和临床研究的进步阐明了其多种治疗机制并扩展了其疾病靶点。全球代谢综合征、慢性肝病、神经退行性和炎症性疾病的负担日益增加,突显了迫切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作为一种具有良好安全性的天然化合物,水飞蓟素的药理多功能性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补充策略。本综述综合了过去十年来自随机对照试验(RCTs)、荟萃分析和机制研究的最新证据,定义了水飞蓟素当前的临床应用范围和未来的治疗潜力。

主要内容

1. 药效学与作用机制

水飞蓟素主要由水飞蓟宾(或水飞蓟素)、异水飞蓟宾、水飞蓟宁和水飞蓟丁组成。它通过清除活性氧(ROS)、增强内源性抗氧化酶(如谷胱甘肽和过氧化氢酶)和抑制脂质过氧化来发挥强大的抗氧化作用。抗炎作用源于下调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IL-1β)、抑制NF-κB信号通路和免疫调节。保肝机制包括稳定肝细胞膜、促进核糖体RNA合成以增强肝再生、抑制纤维化途径。其他特性涉及通过抗凋亡作用和淀粉样斑块调节的神经保护,通过胰岛素敏感化改善代谢,以及调节肠道微生物群组成。

2. 代谢疾病与糖尿病

2024年的一项系统评价(PMID: 38801454 IF: 3.1 Q2 )涵盖了分子到临床研究,强调了水飞蓟宾在通过降低胰岛素抵抗、调节葡萄糖代谢途径(糖酵解、糖异生)和降低氧化应激和炎症标志物来改善血糖控制方面的有效性。临床证据表明,空腹血糖、HbA1c、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改善。水飞蓟素还通过抗炎和抗氧化机制减轻糖尿病并发症,包括肝损伤、内皮功能障碍、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和骨质疏松症。荟萃分析确认,在接受水飞蓟素胶囊治疗的糖尿病人群中,炎症标志物(如CRP和IL-6)显著减少(PMID: 38372848 IF: 5.3 Q1 )。这些发现支持水飞蓟素作为2型糖尿病管理和并发症预防的辅助手段。

3. 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肝硬化

NAFLD影响全球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口,目前尚无批准的药物疗法。最近的一项荟萃分析(PMID: 38579127 IF: 4.4 Q1 )涉及26项RCTs和2375名患者,表明水飞蓟素补充剂显著改善了肝功能测试(ALT、AST)、血脂谱、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降低了肝脂肪变性评分和脂肪肝指数。与传统中药联合治疗(PMID: 38306552 IF: 1.4 Q2 )相比,水飞蓟素单独使用在生化和症状改善方面表现出更优的效果。

在肝硬化方面,治疗选择有限,系统评价(PMID: 37218361 IF: 6.3 Q1 )表明水飞蓟素有可能改善肝酶水平和功能指标,且无严重副作用,尽管高质量试验仍较为稀缺。一项伞状评价(PMID: 38371505 IF: 5.1 Q1 )整合了多种天然产物,证实了水飞蓟素对肝酶正常化的积极作用。

4. 神经退行性疾病与认知健康

一项针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随机单盲试验(PMID: 38353101 IF: 3.6 Q2 )显示,辅助使用水飞蓟素减少了氧化生物标志物(丙二醛、过氧化氢酶)并提高了认知评分(MMSE)。神经保护机制归因于减少氧化应激、炎症和神经元凋亡。这些发现鼓励进一步探索水飞蓟素作为辅助神经保护剂的应用。

5. 风湿性疾病

一项系统评价(PMID: 38314596 IF: 1.3 Q4 )聚焦于类风湿关节炎(RA)和骨关节炎(OA),表明水飞蓟素和水飞蓟宾具有抗炎、免疫调节、抗氧化和抗凋亡作用。这些化合物可以保护软骨免受退化,减少滑膜炎,并通过细胞因子抑制缓解疼痛。纳米颗粒制剂已被提出以克服生物利用度限制。然而,临床研究有限,进一步的试验对于验证其有效性至关重要。

6. 肿瘤学与放疗辅助

水飞蓟素通过放大DNA损伤、增加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转移(PMID: 37921180 IF: 3.5 Q2 )表现出放射增敏特性。这些效应已在同时接受电离辐射治疗的临床前癌症模型中得到证实。此外,水飞蓟素可能减轻放射引起的皮肤毒性,支持其在乳腺癌患者放射性皮炎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PMID: 37816677 IF: 1.6 Q2 , 37211432)。临床试验有待验证这些益处。

7. 皮肤病学应用

在一项面部对照临床试验(PMID: 37942562 IF: 3.9 Q1 )中,局部使用的水飞蓟素乳膏在减少轻至中度痤疮方面与30%水杨酸剥离同样有效且耐受性良好,未观察到不良反应,表明其是一种安全的治疗选择。水飞蓟素在减轻放疗引起的皮肤损伤方面也显示出前景。

8. 其他临床领域

在β-地中海贫血儿童和青少年中,水飞蓟素改善了氧化应激标志物并调节铁代谢,减少了输血需求和器官铁沉积(PMID: 38818907 IF: 1.0 Q4 )。此外,一项巴西随机试验表明,含有水飞蓟素的营养补充剂有利于调节肥胖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和细胞因子谱(PMID: 38750102 IF: 3.9 Q1 , PMID: 36778595 IF: 4.6 Q1 )。

专家评论

尽管有令人鼓舞的证据,但水飞蓟素的临床转化仍面临若干挑战。其较差的生物利用度需要配方改进,包括纳米颗粒递送和联合疗法。研究设计、剂量、治疗持续时间和终点的异质性使荟萃分析解释复杂化。总体安全性良好,但长期数据和标准化制剂对于监管批准和临床指南纳入至关重要。

机制洞察揭示了水飞蓟素在氧化应激、炎症、细胞代谢和免疫调节方面的多效作用,逻辑上支撑了其在多种条件下的治疗效果。临床整合有待进一步的大规模、良好控制的RCTs来明确疗效、最佳剂量和患者选择。正在进行的试验中要求多组学和微生物组生物标志物尤其相关,有助于个性化治疗。

结论

在过去十年中,研究显著推进了对水飞蓟素治疗潜力的理解。大量证据支持其在NAFLD、2型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神经退行性和炎症性疾病中的临床疗效。其在肿瘤学辅助治疗和皮肤病学中的新兴作用也显示出前景。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提高生物利用度的配方、大规模临床试验、探索微生物组相互作用和机制研究,以优化个性化临床应用。水飞蓟素作为一种安全、经济、多因素的草药化合物,有望在多个领域补充现代医学。

参考文献

  • Hassani F et al. Silibinin as a major component of milk thistle seed provides promising influences against diabetes and its complications: a systematic review. Naunyn Schmiedebergs Arch Pharmacol. 2024 Oct;397(10):7531-7549. PMID: 38801454 IF: 3.1 Q2
  • Azizi H et al. Adjunctive silymarin supplementation and its effects on disease severity, oxidative stress, and inflammation in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Nutr Neurosci. 2024 Oct;27(10):1077-1087. PMID: 38353101 IF: 3.6 Q2
  • Yang M et al. Administration of silymarin in NAFLD/NASH: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nn Hepatol. 2024 Mar-Apr;29(2):101174. PMID: 38579127 IF: 4.4 Q1
  • Zhang Q et al. Effects of silymarin supplementation on liver and kidney function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Phytother Res. 2024 May;38(5):2572-2593. PMID: 38475999 IF: 6.3 Q1
  • Wang Y et al. Efficacy and Mechanisms of Silymarin and Silibinin on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Osteoarthritis Symptoms: A Systematic Review. Curr Rheumatol Rev. 2024;20(4):414-425. PMID: 38314596 IF: 1.3 Q4
  • Mohammadi A et al. The Radiosensitizing Potentials of Silymarin/Silibinin in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Curr Med Chem. 2024;31(42):6992-7014. PMID: 37921180 IF: 3.5 Q2
  • Dehghan M et al. Topical Silymarin Cream as a Novel Therapy Versus Salicylic Acid Peels in Acne Vulgaris: A Split-Face Clinical Trial. J Cutan Med Surg. 2024 Jan-Feb;28(1):22-28. PMID: 37942562 IF: 3.9 Q1
  • Ghaffari S et al. The Effects and Safety of Silymarin on β-thalassemia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based on Clinical Trial Studies. Rev Recent Clin Trials. 2024;19(4):242-255. PMID: 38818907 IF: 1.0 Q4

Comments

No comments yet. Why don’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