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缺血性卒中仍然是全球主要的死亡和致残原因之一,给急性管理和预后带来了显著挑战。早期识别高死亡风险的患者对于优化临床护理和资源分配至关重要。在新兴的生物标志物中,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传统上用于心脏病学评估心肌应激,在预测缺血性卒中的不良结局方面显示出前景。其升高可能反映了潜在的心脏功能障碍或对脑缺血的全身应激反应,提供了心血管和脑血管病理的综合指标。
尽管先前的个别研究已表明NT-proBNP与死亡风险相关,但需要对其在缺血性卒中中的预后准确性进行全面合成以指导临床应用。
研究设计
本荟萃分析纳入了从五个主要医学数据库中提取的11项前瞻性观察研究的数据,共涉及2994名确诊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数据截止至2025年2月。纳入标准要求在急性期或亚急性期内记录NT-proBNP或BNP测量值,并记录住院期间或事件发生后三个月内的死亡结果。诊断准确性的指标——敏感性、特异性、似然比、诊断优势比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AUROC)——使用双变量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汇总。通过QUAPAS工具评估偏倚风险,并通过GRADE方法对证据确定性进行分级。
关键发现
汇总的NT-proBNP在预测缺血性卒中死亡率方面表现出强大的预后性能。总体敏感性为0.83(95% CI 0.73–0.89),特异性为0.77(95% CI 0.67–0.84),AUROC为0.87,表明具有良好的区分能力。亚组分析显示,NT-proBNP在预测住院期间死亡率时的敏感性为84%,特异性为70%(AUROC 0.86),而在预测3个月死亡率时的敏感性为81%,特异性为87%(AUROC 0.91)。阳性似然比(3.5)和阴性似然比(0.23)对应的诊断优势比为16,反映了有意义的后验概率变化。
研究之间的异质性显著,主要受患者年龄和样本量的影响,而非NT-proBNP阈值或随访时间的影响。由于大多数研究在事后确定生物标志物阈值且对混杂因素的调整有限,偏倚风险较高。然而,集体证据支持NT-proBNP作为预后标志物的稳健性。
专家评论
NT-proBNP整合了心脏和脑血管病理,作为缺血性卒中常见的脑心轴功能障碍的替代指标。水平升高可能指示隐匿性心脏病或加剧神经损伤的全身应激反应。该生物标志物的中到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是在预测早期死亡率方面,支持将其纳入卒中风险分层框架。
然而,存在局限性,包括阈值和患者特征的异质性以及对潜在混杂因素的依赖。在常规实施之前,标准化测量协议和在明确定义的队列中进行前瞻性验证是必要的。此外,将NT-proBNP与其他临床评分和其他生物标志物结合可能会提高预测准确性。
结论
NT-proBNP是预测缺血性卒中患者死亡率的有前途的生物标志物,无论是住院期间还是卒中后三个月内,其准确度均为中到高。其使用可以显著细化风险分层,指导强化监测,并为治疗决策提供信息。未来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应旨在建立标准化的阈值,并评估基于NT-proBNP的临床干预措施对患者结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Katan M, Luft A. 全球卒中负担. Semin Neurol. 2018;38:208–11.
2. Campbell BCV 等. 缺血性卒中. Nat Rev Dis Primers. 2019;5:70.
3. Saceleanu VM 等.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综合方法. Biomedicines. 2023;11:2617.
4. Harpaz D 等. B型利钠肽作为卒中分诊的生物标志物. Biosensors. 2020;10:107.
5. Cao Z 等. BNP和NT-proBNP作为诊断生物标志物. Int J Mol Sci. 2019;20:1820.
6. Liu HH 等. NT-proBNP在慢性冠状综合征中的预后价值. Cardiovasc Diabetol. 2021;20:84.
7. Cushman M 等. NT-proBNP与卒中风险. Stroke. 2014;45:1646–50.
8. Chen Z 等. 卒中后的脑心交互作用. Circ Res. 2017;121:451–68.
9. Zeng QL 等. NT-proBNP与神经病学患者的预后相关. Ann Transl Med. 2021;9:28.
10. Mouzarou A 等. NT-proBNP在高血压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Diagnostics. 2025;15:113.
11. García-Berrocoso T 等. B型利钠肽与卒中后死亡率. Neurology. 2013;81:197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