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来源的小细胞外囊泡介导的肠道微生物组变化:基因组变异和糖类、氨基酸及嘌呤代谢调控

亮点

  • 牛奶小细胞外囊泡(sEVs)介导跨界通讯,选择约55,000个肠道细菌中的基因组变异,影响微生物分化。
  • 由牛奶sEVs诱导的基因组变异导致细菌对糖类、氨基酸和嘌呤代谢的显著变化,在培养的细菌系统中代谢变化高达12倍。
  • 依赖牛奶sEVs的肠道细菌代谢调控与sEV缺乏新生儿的神经发育结果相关,包括空间学习、记忆受损和癫痫发作增加。
  • 配方奶相比母乳缺乏足够的牛奶sEVs,强调了通过肠道微生物组代谢变化介导的潜在营养和发育风险。

背景

肠道微生物组被认为是宿主生理的一个动态且重要的组成部分,影响代谢、免疫和神经发育。细胞外囊泡(EVs),特别是来自饮食来源如牛奶的小细胞外囊泡(sEVs),作为宿主和肠道细菌之间跨界通讯的介质已逐渐被认识。研究表明,牛奶sEVs携带生物活性分子,可以改变细菌的基因组变异和代谢功能,从而影响宿主健康参数。

鉴于婴儿配方奶的广泛使用,其含有极少量的牛奶来源sEVs,理解牛奶sEVs在塑造肠道微生物群落和宿主代谢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周等(2025年)的研究提供了全面的证据,说明牛奶sEVs如何选择涉及关键代谢途径的肠道细菌基因组变异,从根本上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代谢输出。

主要内容

牛奶sEVs选择基因组变异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周等利用互补的生物信息学工作流程——MIDAS(宏基因组种内多样性分析系统)和StrainPhlAn——分析了在有或无牛奶sEVs条件下培养的小鼠盲肠细菌的超过4亿条测序读数。MIDAS使用约30,000个细菌参考基因组,揭示了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插入和删除等基因组变异的选择,涉及19个细菌物种。StrainPhlAn通过注释的系统发育信息标记基因提供高分辨率映射,确认sEV驱动的菌株水平分化。

严格的实验设计通过将盲肠接种物分成含sEVs和不含sEVs的培养基,并进行生物学三重复来控制个体间微生物组变异。检测到的变异在多个重复中以高严格性和低严格性标准验证。总体而言,约55,000个基因组变异被牛奶sEVs选择,表明对肠道细菌遗传多样性的强烈影响。

基因组变异的代谢后果

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鉴定出超过1,000种代谢物显示出显著丰度变化(最高达12倍),归因于sEV的存在。约536种代谢物在沉淀物中和494种在上清液中表现出sEV依赖性调节,涉及主要类别如糖类、氨基酸和嘌呤。

嘌呤代谢,包括ATP、cAMP、GTP、NAD和NADP等关键代谢物,受到显著影响。这些代谢物对脑能量代谢和嘌呤能信号通路至关重要,为sEV缺乏动物中观察到的神经发育表型提供了机制联系。该研究证实,sEV诱导的基因组变异重塑了细菌代谢途径,影响与宿主相互作用的代谢物谱。

生物学意义和宿主结果

牛奶sEVs驱动的肠道微生物组代谢变化与缺乏膳食sEVs的新生和成年生物体的不良表型相关。最近的报告显示,喂食sEV耗尽饮食的小鼠出现空间学习和记忆障碍以及脑部癫痫发作加剧,与改变的嘌呤和糖类代谢途径相关。

人类相关性通过母乳(富含sEVs)和婴儿配方奶(sEVs含量极少)之间的显著对比得到强调。鉴于许多发达国家中配方奶喂养的主导地位,这些发现引发了可能由肠道微生物组代谢能力介导的营养和发育关注。

牛奶sEVs被肠道细菌吸收的机制

功能性研究使用荧光标记的牛奶sEVs证实了它们在几分钟内被革兰氏阳性菌(如枯草芽孢杆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快速吸收/内化。进一步验证使用携带荧光蛋白基因的报告质粒装载到sEVs中,显示在大肠杆菌和双歧杆菌属物种中的表达。

这支持了牛奶sEVs可以直接将遗传物质和生物活性分子传递给肠道细菌,促进基因组变异选择和代谢重塑的概念。然而,介导这些效应的确切分子货物和途径仍需进一步阐明。

专家评论

这项开创性研究推进了对膳食sEVs作为肠道微生物基因组多样性和代谢功能生物效应剂的理解。除了以往研究仅关注群落组成变化外,本研究揭示了菌株水平的基因组选择及其深远的代谢后果,这是对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生物学的重要见解。

临床上,婴儿营养的影响显著。配方奶喂养中相对缺乏sEVs可能不利地影响肠道微生物组的进化和对神经发育至关重要的功能。这为营养干预开辟了途径,包括在配方奶中添加生物活性sEVs或设计sEV模拟疗法。

局限性包括细菌培养模型的体外性质以及需要纵向体内研究以确认因果关系和转化相关性。小鼠和人类微生物组之间的差异以及个体间牛奶sEV组成的变异性代表了额外的挑战。

此外,这项研究暗示了一个更广泛的生物学原理:膳食EVs(包括植物来源的EVs)在塑造微生物组基因组和代谢景观中的作用。由于其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超出婴儿期,这值得探索。

结论

牛奶来源的小细胞外囊泡对肠道细菌基因组施加选择压力,促进菌株分化,改变涉及糖类、氨基酸和嘌呤的关键代谢途径。这些微生物组代谢变化对宿主神经发育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婴儿营养的背景下。

未来研究应集中于阐明介导这些细菌效应的分子货物,在人类队列中验证研究结果,并开发基于sEV的营养或治疗策略,以支持最佳的微生物组发展和宿主结果。

参考文献

  • Zhou F, Tajamul Mumtaz P, Dogan H, Madadjim R, Cui J, Zempleni J. Divergence of gut bacteria through the selection of genomic variants implicated in the metabolism of sugars, amino acids, and purines by 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 in milk. Gut Microbes. 2025 Dec;17(1):2449704. doi: 10.1080/19490976.2025.2449704 IF: 11.0 Q1 . Epub 2025 Jan 6. PMID: 39762216 IF: 11.0 Q1 .

Comments

No comments yet. Why don’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