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
- 人参具有多方面的临床益处,包括神经保护、抗炎、心血管支持、代谢调节和骨骼健康增强。
- 最近的荟萃分析证实了三七皂苷在缺血性中风功能恢复中的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 植物源外泌体和新型药物递送系统的创新提高了人参皂苷的生物利用度和靶向性,适用于口服和全身疾病。
- 未来研究重点在于分子机制、精准医疗方法、微生物组相互作用和高质量临床试验,以巩固人参的治疗潜力。
背景
人参,特别是如五加参、三七和西洋参等物种,在传统医学中享有崇高的地位,被认为具有滋补、适应性和恢复性特性。慢性疾病的日益普遍,如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和缺血事件,突显了对安全有效辅助疗法的需求。传统的合成药物往往存在副作用和疗效不完全的问题,因此激发了对如人参等植物药的兴趣。然而,组成复杂、生物利用度低和机制不清等挑战历史上限制了其临床转化。
主要内容
1. 神经和认知应用
多项研究表明,人参在与年龄相关的认知衰退、阿尔茨海默病(AD)和痴呆症中具有认知增强和神经保护作用。韩国红参(KRG)表现出多效性效应,改善认知并解决整体系统健康问题,可能减轻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副作用。临床前和临床证据表明,人参皂苷能够抑制β-淀粉样蛋白(Aβ)生成,增强Aβ清除,抑制tau过度磷酸化,改善认知功能,尤其对无载脂蛋白ε4等位基因的患者有显著益处。人参还调节调节性T细胞和线粒体功能,从而对抗炎症衰老并延缓脑老化。然而,精确的药物-靶点-疗效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2. 心血管健康与缺血性中风
三七皂苷(PNS)的网络荟萃分析涉及50项RCT和超过18,000名患者,结果显示在缺血性中风中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时,PNS的功能结局优于传统抗血小板疗法。PNS具有抗血小板、抗炎、抗氧化和促血管生成的作用,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恢复。人参皂苷Rg1特别显示了在内皮功能增强、血管平滑肌抗增殖、炎症调节和心脏保护方面的潜在机制作用。尽管有令人鼓舞的临床前数据,但临床转化面临标准化和生物利用度的挑战。
3. 代谢和糖尿病并发症管理
焦亡是一种炎症性程序性细胞死亡途径,对糖尿病进展及其并发症贡献显著。人参及其衍生物通过调节Nrf2/HO-1、NF-κB/NLRP3炎性体和TXNIP相关信号通路,缓解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从而保护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心肌病和神经病变。然而,临床证据主要限于动物和细胞模型,需要进行严格的临床试验。
4. 骨骼健康与骨质疏松症
三七在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方面表现出功效,通过多途径调节涉及Wnt/β-连环蛋白、BMP、AMPK/mTOR和雌激素受体信号传导。植物化学成分如皂苷、黄酮类化合物和多糖介导抗炎、抗氧化和促血管生成效应,促进骨骼质量。临床试验主要使用含三七的传统成药,报告了良好的结果,但仍需要更大规模、设计良好的研究。
5. 抗病毒和免疫调节特性
人参化合物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针对流感病毒、SARS-CoV-2、肝炎病毒等病毒,通过免疫调节和直接抗病毒作用实现。这些特性与巨噬细胞极化、调节性T细胞激活和抗氧化途径的增强有关。
6. 新兴研究领域:外泌体和递送系统
人参来源的植物源外泌体(PDEs)保留了天然生物活性化合物,提供了稳定性、生物利用度和靶向递送的优势,超越了传统提取物。同样,采用纳米粒子、脂质体和水凝胶的新型人参皂苷递送系统提高了生物活性和临床适用性,特别是在易受唾液稀释和病原体感染影响的口腔疾病中。
专家评论
人参在神经、心血管、代谢和骨骼系统中的多方面临床应用反映了其复杂的植物化学特性和适应性。当代证据越来越多地支持其辅助作用,尤其是在缺血性中风和认知障碍中。然而,提取物的标准化、生物活性成分的分离、生物利用度的保证以及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的开展仍面临挑战。转录组学和微生物组研究的整合揭示了人参在分子和系统水平上的相互作用,突显了精准植物疗法的潜力。此外,PDEs和先进递送技术的创新探索为克服历史障碍提供了有希望的途径。尽管对多效性效应充满热情,但仔细评估安全性、长期毒性和与传统疗法的相互作用对于临床转化至关重要。
结论
人参的临床应用领域已取得实质性进展,特别是在缺血性中风、认知障碍、代谢疾病和骨骼健康方面,具有坚实的机制基础和支持性的临床数据。未来的研究方向应优先考虑大样本量多中心临床试验、分子机制阐明、微生物组相互作用研究以及精准递送平台的开发,以最大化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增强对人参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理解,以及监管协调,将是将这一古老植物药整合到现代循证临床实践中的关键。
参考文献
- Wang X, et al. 植物源外泌体:揭示传统提取物与创新形式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Phytomedicine. 2025 Sep;145:157087. PMID: 40714420.
- Zhang Y, et al. 三七皂苷相关剂与抗血小板剂在缺血性中风中的比较有效性:系统评价和网络荟萃分析. J Ethnopharmacol. 2025 Aug 4;120364. PMID: 40769440.
- Lee S, et al. 转录组策略提供人参生长和人参皂苷积累的分子见解. Phytomedicine. 2025 Jul 25;143:156834. PMID: 40440906.
- Kim JH, et al. 认知障碍疾病治疗策略的发展现状及韩国红参的作用. J Ginseng Res. 2025 Jul;49(4):342-347. PMID: 40621086.
- Park H, et al. 人参适应性效应的综合理解和潜在分子机制. J Ginseng Res. 2025 Jul;49(4):356-365. PMID: 40621085.
- Wang Q, et al. 靶向焦亡:人参治疗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新策略. Phytomedicine. 2025 Mar;138:156430. PMID: 39892311.
- Chen L, et al. 三七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潜在疗效:全面综述. Phytomedicine. 2025 Jul;142:156703. PMID: 40354676.
- Li J, et al. 人参皂苷Rg1在冠状动脉疾病中的作用和机制:进展与展望. J Ginseng Res. 2025 May;49(3):225-236. PMID: 40453345.
- Zhao L, et al. 人参延缓脑老化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Phytomedicine. 2025 May;140:156587. PMID: 40049102.
- Sun Y, et al. 人参的抗病毒潜力:针对人类致病病毒的人参衍生化合物. J Ginseng Res. 2025 Mar;49(2):105-117. PMID: 40061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