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肺动脉压力与死亡率之间的联系

解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肺动脉压力与死亡率之间的联系

研究背景与疾病负担

慢性心力衰竭 (HF) 仍然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给健康和经济带来重大负担。尽管在药物和设备治疗方面取得了进展,但死亡率仍然很高,尤其是在因症状恶化而住院的患者中。通过植入式远程传感器进行肺动脉 (PA) 压力的门诊监测,以指导血流动力学管理,已成为一种有前景的策略。此前的随机试验表明,降低升高的 PA 压力可以降低纽约心脏协会 (NYHA) Ⅲ级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和住院率。然而,几个基本问题仍未得到解答:哪种 PA 压力测量(收缩压、舒张压或平均压)最准确地预测全因死亡率?这些预测是否适用于左室射血分数 (EF) 的整个范围,包括射血分数降低 (<50%) 和保留 (≥50%) 的患者?此外,PA 压力的时序变化是否与随后的生存结果相关?回答这些问题可以优化风险分层并完善心力衰竭管理中的治疗干预。

研究设计

这项全面的回顾性分析汇集了四个主要临床研究的数据,涉及 CardioMEMS HF 系统——一种远程肺动脉压力监测装置。联合队列包括来自 CHAMPION (n=550)、GUIDE-HF (n=2358)、美国上市后研究 (US PAS; n=1200) 和 MEMS-HF (n=234) 的 4342 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无论治疗分配如何。根据 EF 将患者分为射血分数降低 (<50%, n=2562) 和保留 (≥50%, n=1454) 组。基线时评估 PA 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定义为植入后 14 天内的平均压力,并从基线到 6 个月(再次取 6 个月前 14 天的平均值)评估变化。主要终点是在 2 年观察期内评估的全因死亡率。统计分析包括连续和分类模型,以量化与基线和纵向变化的 PA 压力相关的死亡风险的危险比 (HRs)。

主要发现

分析的人群中位随访时间范围为 12 至 22.8 个月。在 4019 名有随访数据的患者中,2 年内有 682 人(约 17%)死亡。死亡风险随着所有类型(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的较高基线 PA 压力几乎呈线性增加,相反,较低的压力则风险较低。当在中位数以上或以下以及生理范围内(例如,舒张 PA 压力 15 至 35 mmHg)进行分析时,这一模式同样成立。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关联在两个 EF 类别中是一致的:HFpEF 患者的 2 年死亡率为 25.1%,HFrEF 患者为 28.0%。

多变量分析确定基线 PA 舒张压是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每增加 1 mmHg HR 1.04,95% CI 1.03-1.05;P1.0(表明风险增加),所有 P 值均 <0.05,仅 HFrEF 中某些指标接近显著。

专家评论

这项大规模的汇总分析强化了在慢性心力衰竭中远程门诊肺动脉压力监测的预后价值,强调基线和动态变化的 PA 压力可以预测全因死亡率,无论 EF 类别如何。研究结果表明,不仅升高的压力是有害的,而且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6 个月)PA 压力的改善或恶化的趋势具有重要的预后意义。

这些结果符合当前的心力衰竭指南,强调个体化管理,可能实现更精确的血流动力学优化。跨 EF 类别的稳健性对于 HFpEF 患者尤其有价值,他们有较少的经验证的治疗选择,且风险预测仍具挑战性。

一个局限性是回顾性设计和源研究之间的异质性,尽管纳入标准和监测技术是一致的。这些发现需要前瞻性验证,并探索将 PA 压力轨迹整合到临床决策中如何影响以患者为中心的结果。

结论

基线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2 年全因死亡率的重要独立预测因子。重要的是,从基线到 6 个月的这些压力的变化也独立预测生存结果,突显了血流动力学风险的动态性质。这些关系在左室射血分数的整个范围内都成立,强化了远程门诊 PA 压力监测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全面风险分层和管理指导中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 Zile MR, Abraham WT, Stevenson LW,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Remote, Ambulatory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s, and All-Cause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Circulation: Heart Failure. 2025;18(6):e012754. doi:10.1161/CIRCHEARTFAILURE.124.012754 IF: 8.4 Q1 .

2. Abraham WT, Adamson PB, Bourge RC, et al. Wireless pulmonary artery haemodynamic monitoring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Lancet. 2011;377(9766):658-666.
3. Lindenfeld J, Zile MR, Desai AS, et al. Haemodynamic-GUIDEd management of Heart Failure (GUIDE-HF): Design and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ESC Heart Fail. 2021;8(6):4994-5004.
4. McMurray JJ, Packer M, Desai AS, et al. Angiotensin–Neprilysin inhibition versus enalapril in heart failur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4;371(11):993-1004.

Comments

No comments yet. Why don’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