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

夏季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

引言

夏季是各种传染病风险增加的季节,因为环境条件有利于蚊子和蜱虫等媒介生物的繁殖,同时户外活动增多。了解这些疾病、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对于减少它们对公共健康的冲击至关重要。

1. 重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SFTS)

SFTS 是一种主要发生在山区和丘陵地区的病毒性疾病,全年均可发生,但在春季和夏季更为常见。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尤其是感染了长角蜱。此外,通过接触感染动物或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或污染物品也可以传播,尤其是在没有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

症状

潜伏期为1至2周。症状包括高热(38–40°C)、疲劳、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肌肉疼痛、腹泻,偶尔出现精神错乱。体检可能发现腹股沟、颈部和腋窝等处的浅表淋巴结肿大和触痛。重症病例可出现皮肤瘀斑、胃肠或肺出血、躁动、抽搐、昏迷,并可能导致循环或呼吸衰竭而死亡。

预防

  • 户外活动时穿长袖和长裤;裤脚要扎紧;使用含DEET的驱虫剂。
  • 避免长时间坐在草地或树林中。
  • 回家后立即淋浴并检查全身是否有蜱虫,特别是腋下、耳后和腹股沟。
  • 如发现附着的蜱虫,不要强行拔除;用镊子夹住靠近皮肤的头部,直拉出来,消毒伤口,并保存蜱虫以备鉴定。
  • 如出现发热、肌肉疼痛或牙龈出血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务人员有蜱虫暴露史。

2. 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伊蚊(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的急性病毒感染。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感染伊蚊的叮咬传播。

症状

患者会出现突然高热(超过39°C),持续1至7天,有时呈双相热型(热退后再发)。皮疹在发病后2至5天出现,常见于面部、四肢、手掌和足底,常伴有瘙痒。关节疼痛严重且肿胀,影响手腕和手指等小关节。其他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肌肉疼痛和结膜炎。罕见情况下,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出血、脑炎或脊髓炎,甚至致命。

预防

  • 及时隔离和治疗感染者以控制感染源。
  • 清除容器、花盆托盘、排水沟、拖把桶和空调滴水盘中的积水,以消除蚊虫孳生地。
  • 使用室内蚊香和电蚊拍等驱蚊剂杀死成蚊。
  • 外出前穿浅色长袖衣物并涂抹驱蚊剂。
  • 旅行者应了解目的地的流行病情况并采取预防措施,因为目前尚无疫苗或特效治疗。

3. 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伊蚊(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的急性病毒性感染。

传播途径

该病通过“患者-蚊子-其他人”循环传播;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播极为罕见。

症状

突然高热,面部和上身发红,剧烈头痛、肌肉和关节疼痛、眼痛,有时在发热开始后3至6天出现皮疹。还可能出现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下降。

预防

  • 确保住宿有纱窗并使用蚊帐睡觉。
  • 每4小时在衣物上涂抹一次驱蚊剂。
  • 保持周围环境清洁,清除积水以减少蚊虫孳生。
  • 如出现症状,尤其是从流行地区返回后,应及时就医。

4. 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主要影响冬季和春季的儿童。

传播途径

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污染物体、手或食物传播;也可通过破损皮肤感染。

症状

潜伏期为1至12天(通常2–5天)。症状包括高热、咽痛、咽部充血有时伴有脓性分泌物、特征性的“草莓舌”或“覆盆子舌”、口周苍白环、皮疹继而脱皮。

预防

  •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布遮住口鼻,然后立即洗手。
  • 定期通风;用沸水或肥皂水清洗或晾晒儿童餐具和玩具。
  • 在高峰期避免拥挤或通风不良的地方;必要时戴口罩。
  • 如在暴发期间出现发热和皮疹,应立即就医。

5. 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

诺如病毒是全球非细菌性腹泻暴发的主要原因。

症状

潜伏期通常为24–48小时(范围12–72小时)。常见症状包括呕吐和腹泻;其他症状有恶心、腹痛、头痛、发热、寒战和肌肉疼痛。成人多表现为腹泻,儿童则多表现为呕吐。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如受污染的食物、水、物体或呕吐物和粪便的气溶胶。接触受污染表面或气溶胶可感染他人,导致暴发。

预防

  • 餐前、便后和准备食物前彻底洗手,采用七步洗手法,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手20秒。含酒精的手消毒剂对诺如病毒无效。
  • 不喝未经处理的水;彻底清洗水果和蔬菜;彻底煮熟海鲜和贝类。
  • 感染者症状缓解后至少隔离3–4天,因为病毒排毒会持续。
  • 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和通风;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受污染的环境和物品。
  •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休息、均衡饮食和适度锻炼,以增强免疫力。

6.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感染,其特征是发热和咽喉部的水泡溃疡。

症状

典型症状包括口腔和咽喉部的水泡、发热、咽痛,有时伴有消化系统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腹痛。该病具有高度传染性,潜伏期为3至5天。

预防

  • 经常洗手,特别是在进食前和如厕后,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
  •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质量舒适。
  • 在暴发期间避免拥挤场所。
  • 彻底消毒儿童的玩具、餐具和衣物。

7.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眼部感染,俗称“红眼病”。

症状

突然出现结膜红润、烧灼感、瘙痒和眼部分泌物增多。视力通常不受影响。检查可见眼睑肿胀和结膜充血。

传播途径

病毒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污染物品(如毛巾、钱币、脸盆、键盘、钥匙或门把手)传播。

预防

  •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避免用脏手揉眼睛。
  • 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手帕或脸盆。
  • 用擦拭或煮沸的方法消毒接触过感染者的物品。
  • 避免随意使用预防性眼药水以防交叉感染。如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

结论

夏季带来多种传染病的风险增加,许多传染病通过蚊子和蜱虫等媒介或密切接触传播。了解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策略对于个人和社区保持健康至关重要。及时就医和遵守预防措施可以大大减少疾病负担和并发症。

Comments

No comments yet. Why don’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

コメントを残す

メールアドレスが公開されることはありません。 が付いている欄は必須項目で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