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
– 高压氧治疗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HBOT) 结合标准术后护理,在颅内动脉瘤手术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提高了19%。
– 与单独的标准护理相比,HBOT 显著增强了神经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 在11项随机对照试验中观察到一致的效果,异质性最小,支持将 HBOT 整合到围手术期协议中的潜力。
研究背景和疾病负担
颅内动脉瘤是脑血管壁上的异常膨胀,存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高风险,导致全球范围内的显著发病率和死亡率。外科干预措施如显微外科夹闭和血管内栓塞旨在防止动脉瘤破裂,但通常伴有术后神经功能缺损和功能状态受损的风险。从这些神经外科手术中恢复可能需要较长时间,许多患者在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 方面出现障碍,从而导致生活质量 (Quality of Life, QoL) 下降。
高压氧治疗 (HBOT) 涉及吸入100%的氧气,压力超过大气压水平,以增强缺血脑组织的氧气输送。尽管 HBOT 已被用于某些神经病学指征,但在脑动脉瘤手术后的恢复增强作用方面仍缺乏研究。Gao 等人(2025年)最近进行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通过严格评估 HBOT 作为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管理的辅助治疗的有效性,解决了这一关键未满足的需求。
研究设计
研究者进行了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包括在中国进行的11项随机对照试验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发表于2007年至2025年之间。总样本包括超过2000名成年患者,他们接受了通过显微外科夹闭或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手术。
参与者被均匀随机分配接受 HBOT 加标准术后护理或仅标准护理(在一些研究中包括无氧气给药的假治疗)。HBOT 的方案包括在超过1.4绝对大气压 (atmosphere absolute, ATA) 的压力下给予100%的氧气。
主要评估终点包括:
– 总体治疗效果,
– 神经功能(通过标准化量表评估),
– 日常生活活动 (ADL),
– 自理能力(通过 Barthel 指数测量),
– 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通过36项简明健康调查问卷 (SF-36) 评估)。
关键发现
荟萃分析揭示了 HBOT 在颅内动脉瘤修复术后患者中的显著益处:
1. 治疗效果: HBOT 组相对于对照组的治疗反应率提高了19%,合并风险比为1.19 (P < .00001)。这表明当整合 HBOT 时,临床结果显著改善。
2. 神经功能: 与对照组相比,接受 HBOT 的患者在神经功能评分上表现出合并标准化平均差 (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 SMD) 为 -0.6 (P < .00001),表明有意义的恢复和减少的神经功能缺损。
3. 功能独立性和自理能力: 整合 HBOT 导致日常生活活动 (ADL) 评分(合并 SMD 1.2; P < .00001)和 Barthel 指数评分(合并 SMD 1.0; P < .00001)显著提高,反映了日常活动和自理能力的更好独立性。
4. 生活质量: HBOT 组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结果显著提高,合并 SMD 为 1.3 (P < .00001),强调了身体和心理健康成分的改善。
重要的是,所有十一项 RCT 中的结果一致,异质性最小。这种一致性加强了结果的可靠性,并支持了 HBOT 临床益处的可重复性。
专家评论
Gao 等人的综合数据合成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持将 HBOT 作为颅内动脉瘤手术后的辅助治疗方式。观察到的神经功能和功能独立性的改善符合生物学原理,即高氧促进神经元修复,减少缺血损伤,并减轻围手术期脑水肿。
尽管这些结果令人鼓舞,但专家警告称,所有纳入的 RCT 均在一个国家进行,手术技术、康复基础设施和 HBOT 协议的差异可能会影响普遍性。一些研究缺乏盲法或随访时间较短,可能会引入偏倚或限制长期结果的评估。
此外,尽管荟萃分析中未详细说明安全性,但考虑到 HBOT 可能的并发症(如气压伤或氧中毒),安全性问题值得考虑。未来需要国际试验,采用标准化协议并延长随访时间,以确认疗效、安全性和成本效益。
目前的神经外科和神经康复指南尚未常规包括 HBOT,但这些发现可能促使重新考虑,特别是对于术后神经功能缺损风险较高的患者。
结论
这项荟萃分析强有力地证明了在标准术后护理中添加高压氧治疗显著改善了接受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结果。具体而言,HBOT 提供了更好的神经恢复、更大的功能独立性和更好的生活质量。这些效应的一致性和幅度证明了将 HBOT 整合到围手术期护理协议中的合理性,同时等待进一步的确认研究。
临床医生应权衡当前证据与个别患者因素、后勤可行性和安全性考虑。整合 HBOT 有望成为优化复杂脑血管手术后恢复轨迹的变革策略,最终减少残疾负担并改善以患者为中心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Gao Y, Sun X, Wang G. Efficacy of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in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cerebral aneurysm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Front Neurol. 2025;16:1645028. doi:10.3389/fneur.2025.1645028
2. Starke RM, Chalouhi N, Ding D, et al. Cerebral aneurysms: evolving treatment and management. Neurosurg Focus. 2014;37(3):E5. doi:10.3171/2014.6.FOCUS14180
3. Thom SR. Hyperbaric oxygen: its mechanisms and efficacy. Plast Reconstr Surg. 2011;127 Suppl 1:131S-141S. doi:10.1097/PRS.0b013e3181fbe2bf
4. Ryvlin P, Sills GJ, O’Brien TJ. High pressure oxygen and hyperbaric therapy in epilepsy. Epilepsy Behav. 2020;109:107146. doi:10.1016/j.yebeh.2020.107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