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
- 在印度进行的一项大型随机试验中比较了三种常用的双联抗高血压组合疗法。
- 所有三种组合——氨氯地平-培哚普利、培哚普利-吲达帕胺和氨氯地平-吲达帕胺——在6个月内均实现了约14 mmHg的动态收缩压降低。
- 各治疗组的高血压控制率相似且较高(约70%),且安全性问题较少。
- 这些数据填补了优化南亚高血压患者联合治疗的关键证据空白。
研究背景与疾病负担
高血压是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负担,南亚地区(包括印度)的患病率异常高且控制不佳。该地区表现出独特的风险因素特征,并且高血压往往在较年轻时出现。尽管负担沉重,但针对南亚人群的最佳双联抗高血压组合疗法的证据仍然稀缺。联合治疗在高血压管理早期被推荐使用,特别是在单药治疗不足以达到血压目标时,但缺乏针对南亚人的具体数据。鉴于影响药物反应的种族、遗传和环境异质性,建立在这种人口中的有效、安全且文化适应性强的双联疗法对于降低心血管风险至关重要。
研究设计
TOPSPIN随机临床试验(ClinicalTrials.gov NCT05683301)是一项在印度多个中心进行的单盲研究,旨在评估三种常用的双联抗高血压组合:氨氯地平-培哚普利、培哚普利-吲达帕胺和氨氯地平-吲达帕胺。
参与者为年龄30至79岁的印度成年人(平均年龄52岁;女性占42%),其静坐收缩压(SBP)未治疗时为150–179 mmHg或单药治疗后为140–159 mmHg。参与者以1:1:1的比例随机分配接受这三种单片组合疗法之一。
主要终点是在6个月治疗后的24小时动态收缩压平均变化。次要结局包括日间和夜间动态血压、诊室血压测量以及定义为静坐血压<140/90 mmHg的高血压控制率。系统地记录了安全性和耐受性概况。
关键发现
从1,981名注册参与者中,1,637名完成了6个月的有效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所有三个治疗组均显示出稳健且具有临床意义的动态和诊室血压测量值下降:
– 24小时动态收缩压的平均降低约为14 mmHg,同时各组的舒张压降低约8 mmHg。
– 诊室血压测量显示更大的下降,平均收缩压降低30 mmHg,舒张压降低14 mmHg。
– 高血压控制率(血压<140/90 mmHg)在每个治疗组中达到约70%的参与者。
主要和次要终点在各组之间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表明氨氯地平-培哚普利、培哚普利-吲达帕胺和氨氯地平-吲达帕胺组合的疗效相当。
安全性分析显示,所有组合均耐受良好,无重大不良事件或不同的副作用谱。这支持根据患者特征、成本或可用性互换使用这些组合。
专家评论
这项试验解决了针对印度和更广泛南亚人群的高血压管理的重要证据空白。考虑到种族群体之间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差异,这些发现强调了常用双联疗法在这一人群子集中的等效性和安全性。
将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作为主要结局增强了这些结果的可靠性和临床适用性,因为动态血压与心血管结局的关系比单独的诊室测量更为密切。实现近70%的控制率令人鼓舞,并符合当代高血压指南提倡的早期联合治疗启动。
局限性包括单盲设计、潜在的区域医疗保健获取差异以及相对较短的六个月随访期,这限制了对长期心血管结局的评估。进一步的研究应纳入多样化的南亚人群和更长期的终点,以增加价值。
结论
总之,这项里程碑式的随机临床试验表明,氨氯地平-培哚普利、培哚普利-吲达帕胺和氨氯地平-吲达帕胺的双联疗法在控制印度成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方面同样有效且安全。这些发现为印度和南亚地区的临床医生选择抗高血压组合提供了实用指导,有望改善高血压管理和降低心血管风险。
未来的研究应关注成本效益分析、患者偏好和更长期的比较结局,以优化这一高风险人群的个性化高血压护理路径。
参考文献
1. Prabhakaran D, Roy A, Chandrasekaran AM, et al; TOPSPIN Clinical Consortia; Poulter NR. 比较印度高血压治疗的双联疗法:一项随机临床试验。Nat Med. 2025 Sep;31(9):3169-3175. doi: 10.1038/s41591-025-03854-w. Epub 2025 Jul 25. PMID: 40715816; PMCID: PMC12443627.
2. Williams B, Mancia G, Spiering W, et al. 2023 ESC/ESH 动脉高血压管理指南。Eur Heart J. 2023;44(49):4036-4136. doi:10.1093/eurheartj/ehac592.
3. Whelton PK, Carey RM, Aronow WS, et al. 2017 ACC/AHA 高血压指南。J Am Coll Cardiol. 2018;71(19):e127-e248. doi:10.1016/j.jacc.2017.1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