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特征是难以入睡或维持睡眠,或睡眠质量差,导致日间功能受损。全球范围内,大约有10-30%的成年人受到失眠的影响,由于其对生活质量、认知功能和整体健康的影响,给公共卫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传统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CBT),但许多患者因担心药物副作用和CBT的可及性问题而寻求补充和非药物干预。
电前庭刺激(VeNS)是一种新兴的神经调节技术,通过向前庭系统输送低水平的电流,可能影响与睡眠调节相关的神经回路。尽管初步研究显示,西方人群中VeNS可能改善睡眠质量,但稳健的临床证据仍然有限,特别是在亚洲人群中的证据更为缺乏。
本文回顾了一项在香港进行的开创性双盲、随机、假对照试验,评估VeNS在失眠成人中的疗效,旨在满足对可及、安全且无药物治疗选项的未满足临床需求。
研究背景和疾病负担
失眠对个人和医疗系统造成了巨大负担,因为它会降低生活质量,增加精神和代谢疾病的风险,并导致生产力下降。在东亚地区,睡眠障碍的患病率与西方国家相似或更高,但由于文化和医疗系统的差异,可能会影响治疗的可及性和患者的接受度。
非药物方法对于扩展失眠护理至关重要。VeNS针对前庭系统,该系统与大脑中控制觉醒和自主平衡的区域相连,可能在不产生全身副作用的情况下调节睡眠机制。此前在亚洲以外进行的临床研究表明结果不一,通常受样本量小或随访时间短的限制。本研究代表了首次对亚洲失眠成人进行的严格VeNS评估。
研究设计
这项临床试验招募了101名符合失眠症状标准的香港成年人,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活性VeNS组或假刺激组。干预措施包括连续四周的二十次30分钟疗程,通过专门设计的神经调节设备输送低强度电流,靶向前庭器官。
试验采用双盲设计,确保参与者和评估者都不知道治疗分配,以保持方法学的严谨性。结局指标包括经过验证的问卷,评估失眠严重程度、主观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领域。
评估时间点包括基线(T1)、干预后立即(T2)以及干预后一个月(T3)和三个月(T4)的随访,以便评估VeNS的即时和持续效果。
主要发现
在101名随机分组的参与者中,83名完成了研究并提供了可分析数据(40名活性VeNS组,43名假对照组)。统计分析显示:
– 活性VeNS组在T2(干预后)的失眠严重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假对照组,效应量适中(p = 0.03,Cohen’s d = -0.47)。这一改善在三个月时(T4)仍然存在,尽管效应量较小(p = 0.02,d = -0.32),表明持续的益处。
– 活性VeNS组在T2时观察到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改善,特别是身体角色领域,表明日间身体功能更好。
– 睡眠质量测量结果显示有利于VeNS的趋势,但未达到统计显著性,需要进一步研究。
– 未报告严重不良事件,证实了VeNS的安全性。
这些发现表明,VeNS可以减轻失眠症状,并可能提高患有原发性失眠的成人的生活质量。
专家评论
这项试验为支持VeNS作为失眠的非侵入性辅助治疗提供了重要证据,尤其是在那些希望避免使用药物的患者中。双盲、假对照设计增强了结果的有效性,解决了常见的安慰剂和期望偏差。
前庭系统的神经解剖学联系到睡眠-觉醒调节中心为VeNS的效果提供了生物学上的合理性。然而,作用机制仍有待完全阐明,假设包括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平衡、减少皮层兴奋性或影响昼夜节律。
局限性包括中等的样本量、脱落导致的分析参与者减少以及依赖主观而非客观多导睡眠图数据。此外,基于香港的研究人群可能限制了结果在其他种族或临床群体中的推广。
未来的工作应在更大规模的多中心试验中复制这些发现,纳入客观的睡眠测量,并探索剂量-反应关系和长期安全性。
结论
这项首例亚洲随机对照试验表明,电前庭刺激是一种有前景、安全有效的成人失眠辅助疗法,能够显著减轻失眠严重程度并改善身体角色功能。治疗后三个月的持续益处强调了VeNS的潜在持久影响。
鉴于失眠的负担和当前治疗的局限性,VeNS提供了一种新的非药物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临床医生可以在适当的患者中考虑将VeNS作为多模式失眠管理计划的一部分,同时考虑个体偏好和临床背景。
正在进行的研究应阐明作用机制并优化治疗方案,以最大化患者获益。
参考文献
Cheung T, Lam JYT, Fong KH, Cheng CP, Xiang YT, Li TMH. 电前庭刺激(VeNS)在成人失眠中的疗效:一项双盲、随机、假对照试验。Dialogues Clin Neurosci. 2025年12月;27(1):236-248。doi: 10.1080/19585969.2025.2526547。Epub 2025年7月11日。PMID: 40650353;PMCID: PMC12258234。
Espie CA. 失眠:成人睡眠障碍发展、持续和治疗的概念问题。Annu Rev Psychol. 2002;53:215-243。
Aricò D, Rinaldi B, Sechi R, et al. 神经调节用于睡眠障碍:综述。Sleep Med Rev. 2020;53:101338。
Rosenberg RP. 维持失眠:当前药物治疗的优势和局限性。Sleep Med. 2006;7 Suppl 1:S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