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
大脑大静脉畸形(Vein of Galen Malformation, VOGM)是一种严重的先天性脑血管异常,具有较高的围生期死亡率和神经发育障碍风险,尤其是在表现出增宽镰状窦直径的胎儿中。一种新型的超声引导下宫内栓塞手术,针对前脑静脉瘤,展示了可行性和潜在的临床益处,可以改善生存率和神经发育结局。然而,这种干预措施增加了非计划性和早产分娩的风险,必须谨慎权衡其益处。
研究背景与疾病负担
大脑大静脉畸形(VOGM)是最常见的先天性脑血管异常,特征是前脑静脉内的异常动静脉分流。这导致胎儿和新生儿循环系统的显著血流动力学负担,容易发生高输出量心力衰竭、进行性脑损伤和不良神经发育结局。严重程度与中间侧镰状窦的大小相关——增大的镰状窦(>7毫米)预示着90%的死亡风险,并且在当前标准的产后护理下,6个月内达到正常发育里程碑的机会非常低。
传统的产后管理包括分阶段的血管内栓塞,但最佳干预窗口往往有限,且显著的脑损伤或心力衰竭可能在出生前已经建立。因此,临床上需要确定策略,在产前进行干预,以减轻这些风险并改善生存率和发育结局。
研究设计
这项研究在美国单中心进行,并经机构审查委员会批准,纳入了诊断为VOGM且镰状窦宽度为7毫米或更大的胎儿,基于胎儿磁共振成像(MRI)没有主要脑损伤。入组开始于2022年9月30日,随访持续至2025年4月10日。
主要干预措施是超声引导下的宫内栓塞,通过经子宫、经颅针道进入。这种方法涉及前脑静脉瘤的微导管化,并部署可分离线圈以减少异常动静脉分流。术前和术后胎儿MRI和超声心动图评估了解剖和血流动力学变化。主要结局指标集中在新生儿死亡率和6个月及以后的神经发育里程碑。
关键发现
共有7名胎儿入组,其中5名成功进行了胎儿栓塞。队列的平均孕母年龄为32.4岁(范围22-36岁),胎儿的平均胎龄为35周零6天(范围33周零6天至37周零1天)。性别分布接近平衡(3名女性和4名男性)。干预前,平均镰状窦直径为10.3毫米——在传统产后护理下预测死亡率为90%,预测6个月发育里程碑的几率仅为9%。
干预后,总体死亡率为43%,显著低于预期。在栓塞的患者中,60%存活,其中3名存活儿童年龄分别为8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未显示神经发育延迟。这表明胎儿栓塞可能改善生存率和认知结局。此外,7名患者中有4名在出生后需要额外的新生儿栓塞手术,表明需要持续管理。
血流动力学方面,胎儿超声心动图显示,胎儿栓塞后平均心脏输出量减少了33.4%(范围16%-46%),反映了成功减少动静脉分流。然而,不良事件包括患者中高比例(71.4%)的非计划性分娩,其中5名非计划性分娩中有3名为早产——平均在干预后3.2天发生——突显了该程序与早产风险增加相关。
专家评论
这一开创性的介入研究提供了初步的有力证据,证明了针对严重VOGM和大镰状窦直径的超声引导下宫内栓塞可以突破以往的治疗障碍。观察到的死亡率降低和部分病例中的神经发育保护为在疾病最早阶段改变病程提供了希望。
然而,这种干预并非没有风险。频繁的非计划性和早产分娩、潜在的产妇手术风险以及后续新生儿栓塞的需求说明了相当大的挑战。专家强调,患者选择标准必须严格,多学科合作涉及母胎医学、儿科神经学、介入神经放射学和新生儿学是必不可少的。
局限性包括样本量小和短期随访。需要更大规模的多中心试验和长期的神经发育评估来验证疗效、安全性和优化时机和技术。
结论
胎儿大脑大静脉畸形的宫内栓塞代表了一种新的介入进展,在选定的高风险胎儿中显示出有希望的早期结果。这种模式具有通过减轻胎儿血流动力学损害来改善生存率和神经发育预后的潜力。然而,术后非计划性和早产分娩的增加率需要谨慎的风险-收益评估。未来的研究应重点优化手术安全性、扩大患者队列和整合多学科护理路径,将这一创新方法转化为更广泛的临床实践。
参考文献
- Orbach DB, Shamshirsaz AA, Wilkins-Haug L, et al. 胎儿大脑大静脉畸形的宫内栓塞. JAMA. 2025;334(10):878-885. doi:10.1001/jama.2025.12363.
- Berenstein A, Lasjaunias P. 神经外科血管造影:成人和儿童的临床和血管内治疗方面. 第2版. Springer; 2004.
- Wildgruber M, Riedel C, Jahnke K, et al. 先天性大脑大静脉畸形:产前MRI预测产后结局. Radiology. 2018;288(2):588-597. doi:10.1148/radiol.2018170991.